您现在的位置: > 烟台网 > 新闻 > 輶轩使社会实践:亲学泰山拓画,触摸非遗千年技艺

輶轩使社会实践:亲学泰山拓画,触摸非遗千年技艺

来源:  责任编辑:广告推送 发表时间:2025-08-27 17:50  点击:

2024 年 7 月,烟台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“輶轩使” 社会实践队以 “‘敢当’铭泰岳,墨‘拓’藏岱珍” 为主题,在泰安开启泰山文化非遗社会实践活动,首项核心任务便是学习并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 —— 泰山拓画非遗技艺。

活动当日清晨,天刚微亮,实践队员便抵达非遗老师的工作室。工作室位于岱麓附近,室内整齐摆放着拓画所需的工具:裁好的宣纸、不同尺寸的棕刷、盛满浓墨的墨盒以及数十个缠好棉布的拓包。非遗大师首先向队员们介绍了泰山拓画的历史背景,强调这一技艺始于汉代,至今已传承两千余年,是记录泰山碑刻文化、延续金石记忆的重要手段,目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随后,老师现场演示拓画全过程。他先将宣纸放入清水中浸泡数秒,待纸张完全浸润后取出,轻轻甩去多余水分,再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盖在预先擦拭干净的碑石上。此时,老师手持棕刷,从碑石中心向四周轻轻刷动,让宣纸紧密贴合石面,确保无气泡、无褶皱,“宣纸要像贴在石面上的一层薄纱,才能完整复刻碑文中的每一处细节。” 老师边操作边讲解。待宣纸半干时,他取来拓包,在墨盒中蘸满浓墨,手腕轻转,以均匀的力度在纸背反复扑打。随着拓包的起落,碑文中的文字与图案逐渐在宣纸上显现,墨色由浅入深,纹理清晰可见。

演示结束后,队员们分组进行实践操作。初次尝试时,不少队员因紧张出现失误:有的队员将宣纸浸泡时间过长,导致纸张破损;有的队员用棕刷时力度过大,使宣纸移位;还有的队员拓印时墨量控制不当,造成文字晕染。见状,老师逐一上前指导,纠正队员的操作手法:“覆纸时要轻,刷纸时要匀,拓印时要稳,关键在于‘气匀、力均、心静’,让纸与石面像呼吸般自然接触。”

在老师的指导下,队员们逐渐掌握技巧。队员王同学在完成第一幅拓片后表示:“当看到碑文中的文字通过自己的手一点点显现时,特别有成就感。这不仅是一次技艺学习,更像是和千年前的刻碑人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交流。” 此次泰山拓画实践,不仅让队员们系统掌握了拓画的基础流程,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非遗技艺背后承载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,为后续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  轻松一刻 搞笑

    烟台网 搜狐地方新闻联盟成员 中国互联网新闻网联成员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
    QQ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信息真实紧供参考 如有侵犯您的的权益 请与我们联系,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删除!